华夏中文网_全球华人中文资讯网

娱乐科技新闻

您的当前位置:主页 > 教育 > 孩子怎样看待眼前这一切,这关乎我们的未来

孩子怎样看待眼前这一切,这关乎我们的未来

发布时间:2020-03-02 14:15 | 来源:新华网 | 作者:ht | 点击数:

2020年的春节假期,注定会成为我们难以忘却的记忆。今天的孩子,就是未来国家各行各业的工作者,不同的社会角色究竟要如何对待生命、如何理解责任,这涉及生命教育、社会教育、责任教育等方方面面,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人生功课。

  这个假期,孩子们没有离开家,也暂时不能回归课堂,但他们也在不断思考。

  孩子怎样看待眼前这一切,这关乎我们的未来。我们摘录了几个孩子的文字,与您共享。

  面对疫情,该用怎样的语言来宣传?

 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。我们通过新闻,看到四面八方的援助源源不断抵达湖北,抵达武汉,有的物资包装箱上印着出自《诗经》的诗句: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”,这些诗句让人感受到了温暖和温情。这样的诗句,也出现在央视元宵节晚会《出征》这首歌里,尽管台下没有观众,铿锵有力的歌声依然向电视机前的数亿观众传递着“有福同享,有难同当”的强烈情感;这样的诗句,也出现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线上开学典礼上,出现在李晓辉校长的演讲中,尽管面前没有学生,但激情飞扬的文字却鼓舞着大家“患难与共,风雨同舟”。

  与此同时,我们也在微博上关注到,在一些地方,为了阻断病毒传播,有民众张贴横幅,上面写着“带病回村,不孝子孙”、“聚餐就是找死,拜年就是害人”等文字。

  张贴横幅本是民众们为防止病毒传播而倡导大家少出门、少聚集的一种宣传方式。但这样的一些横幅上的文字,让人读起来觉得有些“毛骨悚然”。

  面对疫情,我们该使用怎样的语言进行宣传?是使用大家可能看着费劲的诗句,还是使用让普通民众读起来有些“心惊胆战”的话语?

  在我看来,宣传应该要使用适当的语言。因为语言会产生正向和反向的影响力。充满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语言能轻而易举地感动人,就像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”,为医护人员和普通百姓注入暖心的精神力量。而像“带病回村,不孝子孙”这样的语言,尽管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大家阻断病毒传播,但同时不免也“阻断”了人心,毕竟,隔离是为了防控疫情,保护大多数人,而不是为了赶走亲人、邻居和老乡。

  疫情让人担惊受怕,我们应该通过温暖的话语说服民众,振奋民心,感染民风,让优美动听的语言传递光明与希望,给予大家力量,坚定战“疫”必胜的信心!(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初一6班 尹诗雯)

  你们是我的英雄

  起初,我并没觉得疫情有多严重。毕竟,爸爸的晚归与妈妈的值班,早已在我的生活中成为了习惯。

  爸爸是国家卫健委的工作人员,平时总是在单位,对着电脑和文件,加班早已是家常便饭;妈妈是一名医生,5天一次夜班,周末每次都是24小时。对我家而言,全家能一起过一个完整的周末,大家就已经十分满足了。

  从未觉得自己的父母是不平凡的,但总会有些闪光的瞬间,会连成动人的回忆,见证着他们平凡的伟大。

  确实很久没有见到爸爸了。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六,只在家里待过一晚,绝大部分时间都在与同事们研讨、开会、起草文件。除夕夜,他一夜没有合眼,用这样特殊的方式“守岁”。大年初一,上午就开始工作,下午又参加会议;此后,每天情况都差不多。因为经常深夜才回来,我只有早上才能见到他。他通常是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手机中推送的疫情信息,一边往嘴里随意扒着饭,吃完就匆匆离开。

  爸爸从不会说累。有时,他会或兴奋或激昂或懊恼或憧憬地说出他的感受,他体谅同事的辛苦与不易,他忧虑疫情的发展形势,他同情被感染的患者。但是,他对抗击疫情能够取得胜利,总是信心满满。

  元宵节那天,他被通知抽调到国家卫健委驻武汉前方工作组,妈妈连夜为他收拾行囊。出发前夜,爸爸工作了一个通宵,清晨六点才回到家,匆匆吃了口饭,抓上姥姥塞的两个象征着平安的大苹果,就出门了。


没有下一篇了

科幻电影更多 >>